制造业是加工和再加工采掘品和农产品的材料生产部门。它是建设国家的基础,是振兴国家的工具,是巩固国家的基础,是富国的源泉。要坚持制造业发展不动摇,不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首先,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尽管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仍高达24.0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9.3%;按当年价格计算,振动时效设备在济南九工机电比去年高出12.2%。只有制造业增长速度保持稳定,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其次,制造业在吸引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中国城镇非私营部门就业17258.2万人,其中制造业4178.3万人,占24.2%;私营企业和个人就业37413万人,其中制造业5775.8万人,占15.4%。此外,与其他行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对员工素质要求高,能够提供高工资水平的工作。
同时,要看到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制造业是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最活跃的产业部门。2017年,制造业占日本、德国和中国商业企业研发的比重分别为86.8%、85.0%和85.0%。除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中国的研发支出、研发人员和有效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制造业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制造业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领域。根据世贸组织数据,2017年,全球商品和商业服务出口230862.3亿美元,其中商品出口177285.2亿美元,制成品出口121605.4亿美元,占商品和商业服务出口总额的52.7%,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8.6%。如果我们考虑到商业服务出口中有1886.9亿美元的货物相关服务,那么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出口可以达到货物和商业服务出口总额的53.5%。制造业在中国出口中尤为重要。2017年,中国货物出口22633.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2.8%,居世界第一位;商务服务出口2263.9亿美元,仅占世界总量的4.2%;制成品出口2125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7.5%;工业品出口2263.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7.5%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和经营服务出口总额的85.4%,占货物出口总额的93.9%。